葉銘漢院士追思暨安葬儀式在福壽園海港陵園舉行
“敢為人先育英才 善思實干結(jié)碩果”
12月2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高能物理學家葉銘漢先生追思暨安葬儀式在福壽園海港陵園舉行。葉銘漢先生的家屬、親友等30余人齊聚海港陵園數(shù)字追思廳和秋韻園,共同緬懷這位令人尊敬的科學巨匠。
上午10時30分,在舒緩輕柔的音樂聲中,親友們在數(shù)字追思廳記錄思念話語,緬懷百歲老人的人格魅力。那些在投影墻上滾動播放的60余張葉老工作、生活照片,**著人們重新回到老人矢志科研、培育后輩的溫馨歲月里。
數(shù)字追思廳照片墻
在數(shù)字追思廳的科技空間里,來賓們掃二維碼上傳對葉銘漢院士的真摯祝福,靜祈愿念,廳內(nèi)滿是溫暖動人的思念氛圍。葉銘漢先生家人和親友一起回顧了他追求科學真理、獻身祖國高能科研的一生。追思儀式上,葉銘漢先生的兒子葉承因、侄子葉建榮、中國科技大學教授胡升華、敬業(yè)中學工會**王旭、清華大學校史館研究員袁帆分別發(fā)表了對葉老的紀念心語。
家屬、嘉賓數(shù)字禮廳發(fā)言照
在葉銘漢先生的紀念像揭幕暨安葬儀式上,葉銘漢先生的兒子葉承因、女兒葉如茵共同為葉銘漢先生紀念碑揭幕,親友共同為先生抷土。上海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shù)中心和上海市敬業(yè)中學為其敬獻花籃。
葉銘漢先生于2024年10月4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9歲?,F(xiàn)回到他的出生地上海,安葬于其叔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先生的紀念像旁邊,家庭團聚,血脈相承。
安葬儀式
追思儀式前,葉銘漢先生子女參觀了海港人文紀念館,將院士生前使用過的物品、紀念品等共計78件鄭重捐贈給福壽園海港陵園,極大地豐富了海港人文紀念館館藏,可以讓更多人學習科學家精神,品讀葉企孫、葉銘漢叔侄愛國、奉獻、科研、育人的一生。
福壽園海港陵園總經(jīng)理劉保林與葉銘漢兒子葉承因
參觀海港人文紀念館
福壽園海港陵園總經(jīng)理劉保林與葉銘漢女兒葉如茵
在捐贈儀式上合影
承續(xù)科學精魂,弘揚報國之志
葉銘漢先生的一生從未停止過對知識和真理的探索。自少年時代起,他便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踏上了那條通往真理的崎嶇之路。從西南聯(lián)大的烽火歲月,到清華物理的榮譽殿堂,一輩子都在學習的他堅信“一個人如果能鍥而不舍地堅持,總能做出點什么來”。
葉銘漢青年時期
他以一顆赤子之心踐行了科技報國的誓言,他在上學期間報名參軍,投身過**救亡運動;在大家對工作的前途信心不足時,他懷著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堅守崗位。他總結(jié)道:“我們國家的高能物理之所以能夠不落后于國際水平,能做出像大亞灣一樣前列的成績,正是因為我們在并不寬裕的時候有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北京譜儀,有了一個正確的開始,才有***高能物理的輝煌”。
葉銘漢夫婦合照
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擔任所長期間,他帶領全所人員跨越千難萬險,建成了**個高能物理基地。作為團隊領導的他平易近人、溫和儒雅,管理方式頗具成效。即使到他老年,只要是關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北京譜儀的會議,他坐著輪椅也會出席。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先生評價他道:“敢為人先育英才,善思實干結(jié)碩果”。正是敢為人先的思想精神與善思實干的行事方式的融合,讓他成為了科研同仁們敬仰的楷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奮勇前行,為國家的科技進步立下了***功績。
葉銘漢壽誕
科技助力,踐行“三JI”理念
數(shù)字禮廳的打造,是福壽園海港陵園貫徹福壽園國際集團 “3JI”理念(“記號做美、記載做厚、紀念做長”)的關鍵一步。以數(shù)字化手段呈現(xiàn)逝者的生平故事與精神內(nèi)涵,將記號以獨特、綠色、環(huán)保的方式呈現(xiàn),讓生命的印記更美好;***豐富地記載著每一段珍貴回憶,使生命的深厚底蘊得以保留;打破傳統(tǒng)紀念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讓生命故事綿延悠長。
福壽園海港陵園全力推動數(shù)字科技與傳統(tǒng)殯葬服務的融合,通過精心構(gòu)建數(shù)字禮廳這一創(chuàng)新空間,在追思儀式方面積極探索數(shù)字化應用,為家屬提供了更具情感價值的追思體驗。
數(shù)字追思廳
人物簡介
葉銘漢,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高能物理學家,粒子測技術(shù)**,曾任中國高等科學技術(shù)中心學術(shù)主任、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主任委員、中國核學會核電子與探測技術(shù)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是大型科研工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和北京譜儀(BES)的主要***,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為中國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實驗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實驗研完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