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行化學拋光,必須使零件表面的凸部比凹部優(yōu)先溶解,因此應將化學拋光的作用分為兩個階段來認識。階段是化學拋光時金屬表面現(xiàn)象的幾何凸凹的整平,去除較粗糙的表面不平度,獲得平均為數(shù)微米到數(shù)十微米的光潔度;第二階段是晶界附近的結晶不完整部分的平滑化,去除微小的不平,在0.1~0.01μm,相當于光波長的范圍??蓪⒁浑A段稱為宏觀拋光或平滑化,把第二階段稱為微觀拋光或光澤化。化學拋光的優(yōu)點是化學拋光設備簡單,不需要什么特殊設備,只需要一個盛拋光液的玻璃杯和夾持試樣的夾子就可以了。如果用細薄磨料片切割的試樣,切割后不需要砂紙磨光,即可直接拋光。有些非導體材料也可以用化學拋光,非導體嵌鑲的試樣也可以直接拋光。化學拋光也可以處理形狀比較復雜的零件。
立采表面處理
電解拋光的特點是﹕
①拋光的表面不會產生變質層﹐無附加應力﹐并可去除或減小原有的應力層。
②對難于用機械拋光的硬質材料﹑軟質材料以及薄壁﹑形狀復雜﹑細小的零件和制品都能加工。
③拋光時間短﹐而且可以多件同時拋光﹐生產效率高。
④電解拋光所能達到的表面粗糙度與原始表面粗糙度有關﹐一般可提高兩級。但由于電解液的通用性差﹐使用壽命短和強腐蝕性等缺點﹐電解拋光的應用范圍受到限制。電解拋光主要用于表面粗糙度小的金屬制品和零件﹐如反射鏡﹑不銹鋼餐具﹑裝飾品﹑注射針﹑彈簧﹑葉片和不銹鋼管等﹐還可用于某些模具(如膠木模和玻璃模等)和金相磨片的拋光。
拋光是指利用機械、化學或電化學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獲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拋光工具和磨料顆粒或其他拋光介質對工件表面進行的修飾加工。
\n拋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幾何形狀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鏡面光澤為目的,有時也用以消除光澤(消光)。通常以拋光輪作為拋光工具。拋光輪一般用多層帆布、毛氈或皮革疊制而成,兩側用金屬圓板夾緊,其輪緣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勻混合而成的拋光劑。拋光時,高速旋轉的拋光輪(圓周速度在20米/秒以上)壓向工件,使磨料對工件表面產生滾壓和微量切削,從而獲得光亮的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一般可達Ra0.63~0.01微米;當采用非油脂性的消光拋光劑時,可對光亮表面消光以改善外觀。 大批量生產軸承鋼球時,常采用滾筒拋光的方法。
不銹鋼拋光注意事項
研磨操作頂用砂紙或砂帶進行的研磨根本上歸于磨光切割操作,在鋼板外表留下很細的紋路。在用氧化鋁作為磨料時曾遇到過麻煩,其部分原因是壓力問題。
設備的任何研磨部件,如:砂帶和磨輪等,使用前絕不能用于其它非不銹鋼資料。由于這樣會污染不銹鋼外表。為了保證外表加工的一致性,新砂輪或砂帶應先在成分相同的廢料上試用,以便同樣品進行比較。
不銹鋼拋光后亮度等級,目測法,將拋光后零件 外表的亮光度分為5級:
1級:外表有白色氧化膜,無亮光度;
2級:略有亮光,看不清概括;
3級:亮光度較好,能看出概括;
4級:外表亮光,較清晰地看出概括 (相當于電化學拋光的外表質量);
5級:鏡面般亮光。
電流通過物質而引起化學變化的過程。化學變化是物質失去或獲得電子(氧化或還原)的過程。電解過程是在電解池中進行的。電解池是由分別浸沒在含有正、負離子的溶液中的陰、陽兩個電極構成。電流流進負電極(陰極),溶液中帶正電荷的正離子遷移到陰極,并與電子結合,變成中性的元素或分子;帶負電荷的負離子遷移到另一電極(陽極),給出電子,變成中性元素或分子。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電解池。將直流電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體,使電解質在電極上發(fā)生化學反應,以制備所需產品的反應過程。電解過程必須具備電解質、電解槽、直流電供給系統(tǒng)、分析控制系統(tǒng)和對產品的分離回收裝置。電解過程應當盡可能采用較低成本的原料,提高反應的選擇性,減少副產物的生成,縮短生產工序,便于產品的回收和凈化。電解過程已廣泛用于有色金屬冶煉、氯堿和無機鹽生產以及有機化學工業(yè)。中山市小欖立采金屬表面處理廠是一家專業(yè)的不銹鋼電解拋光表面處理的企業(yè)。本廠從事五金表面處理五年,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